The 30th Film Festival - Part 1
趁這個星期末, 先記下其中兩套.
1. 地獄莊園 Manderlay
<地獄莊園>無疑是<人間狗鎮>的續篇,繼上次探討人性陰暗的本質後,今次將主題放在種族問題上,從而諷刺美國本土的種族政策。
貫徹過往的拍攝風格,整套戲都是發生於攝影棚內的莊園佈景中,讓人感覺在劇場內,有更大的幻想空間。
故事從姫絲離開狗鎮說起,她跟父親一路上找尋合適的地方定居,途經莊園時有人求救。以姫絲的個性,當然是見義勇為。原來在莊園內的女主人,依舊實行著黑人奴隸制,這讓姫絲氣憤不已,所以決定留下來解放這班被欺壓的黑人。
姫絲立即著其父親的手下重新草擬僱用合約,把莊園的擁用權歸為所有黑人員工共同擁有。她的這個決定是以這班人的自由為出發點,然而他們卻不領情。這讓我想到我們會以自己的出發點來看待事情,然而卻沒有易地而處,總是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別人身上。可是,我們認定是好的東西,對別人來說卻不盡是。
故事發展下去,姫絲連同她父親的手下居住於莊園內,還跟他們上課,希望令他們明白自己的權利。可是,她的心機卻全然白費,他們只是想威迫姫絲留在莊園做女主人,重拾過往的生活。
故事本身所說的可能較偏激,然而我卻不能斷然否定這群黑人的所作所為。當他們早已習慣被壓迫的生活模式,忽然要他們自立生活,可能讓人感到不知所措,所以寧可選擇維持原狀。故事雖然有點諷刺,但卻又是現實生活的寫照。
********************************************
2. 巴勒斯坦流亡曲 Ghada: Songs of Palestine
一套由日本導演拍攝的電影,內容是有關一個巴勤斯坦少女Ghada成長的心路歷程,由她少女時代躊躇著結婚對象,直到她成家立室後決定出書,四出走訪一些當地婦女,把她們的經歷呈現給世人。
其中一名婦女居住於難民營內,終日生活在誠惶誠恐之中,每天都被以色列軍的槍擊所滋擾,連基本的生活也被剝削。
另一位婦女則惦記著舊居的一切和他的兒子,後園的檻欖樹跟橙樹早已倒下,屋也給炸得粉碎了,婦人望著遺址,唏噓不已。
影片透過婦女哼出一些巴勒斯坦的民歌,帶出她們大半生流離失所的苦難生活。
從劇院離開那一剎那,心情變得很沉重。巴勒斯坦人跟以色烈人雖然同屬一個祖先阿拍拉罕,可是他們卻因為土地而互相爭奪,鬥爭在每個人民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無法想像同一個種族的子孫互相殘殺,可是這樣的事情每天也在上演。
片末Ghada說了以下的一番話,雖然不能說是當頭捧喝,然而對於在香港成長的我,無疑牽起了身份認同的反思。
"lt's our history that preserved and pass to our next generation. Without our histroy, we cannot grow up.
Everyone have its own things to struggle…"
總覺得香港是一個沒有根的地方。在九七以前,香港是由英國管治的一個殖民地,根本談不上什麼歸屬感。到回歸中國後,情況也沒有改變。就像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忽然重投失散多年的父母親,卻沒有一點感情。這樣的歷史背景,又怎會讓香港人擁有所謂的民族意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