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34th Film Festival Part 3 - Life During Wartime,
Posted by 小小小熊貓
on
Friday, April 02, 2010
in
愛映畫
我沒有看過Todd Solondz的舊作《Happiness》和《Welcome to the Dollhouse》,聞說《Life During Wartime》正是由這兩齣電影中的人物延伸出來的故事,但就我看來仍不損電影的完整性。
《Life During Wartime》說的是一個居於美國的猶太人家庭,電影內每個角色都有其不完美的一面:
Joy是一個罪犯輔導員,協助罪犯重生; 然而她卻不時出現幻覺,一直被自殺前男友Andy的鬼魂纏繞;
Trish努力拋開前夫入獄的過去,重新投入戀愛,背地裡原來得靠服用抗焦慮藥物來平復心情;
Joy的丈夫Allen有無數不良習慣,他痛改前非,但始終戒不掉在星期天打騷擾電話;
Trish的前夫Bill是戀童癖,因侵犯兒童成為階下囚;
Harvey的大子Mark性格孤僻,一直重覆著"China will soon take over";
Trish的大子Billy讀人類學,竟是研究猩猩近親交配的生活模式;
畸形人物與怪癖,看起來難以理解,卻是現實生活中最真實的剪影。
劇中的對白精闢,特別是Harvey到訪Trish家中,眾人在天台閒聊的一幕。
即將舉行成人禮的Timmy,談及自己為此所寫的一篇演詞 - 怎樣成為一個男人,當中所牽涉的其中一個話題,也正正是導演在此劇中想談的"Forget and Forgive"。
從個人小事來看,我們很容易原諒和忘記別人對我們的傷害。就像戲中舉例,你無故被人刮了一巴掌,如果打你的人解釋和致歉,我們大都會忘記和原諒。但如果談的是大事如911呢? 我們還會接受任何理由或解釋嗎? 倘若發動攻擊的"恐佈份子"有充分理據,為什麼就是不能忘記也不能原諒呢?
誠言,911襲擊這例子牽涉到不同的範疇,不能單單就導演的論調來評論這當中的矛盾。但在現實生活中,當大家都有受傷,選擇「忘記和原諒」,過去的讓它過去,不是放過自己的最好良方嗎?
P.S.: 很喜歡片中由Devendra Banhart演唱的主題曲"Life During Wartime",不知有沒有機會出OST呢?
延伸閱讀:
Passion - 《感情線上腦交戰》
The Palylist - TIFF'09 Review: 'Life During War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