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六屆香港亞洲電影節 Part 3 - 紀子之食桌

Posted by 小小小熊貓 on Wednesday, October 21, 2009 in


影片分為五個章節,每一段以其中一個主要角色為焦點,用獨白的方式交待他們的故事。
而最後一個章節則是四人聚首餐桌的最後戲碼。
Chapter 1 - 紀子
跟一般十來二十歲的青少年一樣,紀子渴望長大。她討厭嚴肅古板的父親、刻板沉悶的小鎮,
重遇兒時玩伴Tangerine更激起她要長大的念頭。於是,她活躍在網絡世界上結交新朋友,終於毅
然離家出走到東京投靠網站上的主腦Ueno 54。
Chapater 2 - Yuka
Yuka是紀子的妹妹,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自紀子離家後,Yuka找上相同的網站,化名Yoko
尋找姊姊的消息。她自以為洞悉一切,可以體會姊姊離家的心情,能猜度父親的舉動。最後,
她留下了一堆線索給父親後也相繼離家。
Chapter 3 - Ueno 54
創立「出租家庭」服務的主腦。她有著與別不同的經歷,自嬰兒時給父母遺棄在上野站的儲物
櫃內,便決意割捨關係,上野站54號儲物櫃成了她的母親,亦是她擷取別人回憶的收藏箱。
Chapter 4 - Tetsuzo
父親Tetuszo一直享受居住在小鎮Toyowaka,每天報導著鎮上發生的小故事。然而,兩個女兒先後
離家出走,妻子不堪打擊自殺,讓這個幸福家庭瓦解。身為記者的Tetsuzo憑藉Yuka留下的線索
,一步步揭開事件的真相。
Chpater 5 - The Knife in my pocket
四人聚首餐桌共晉晚餐的一段,算是影片中一個重要的場景。
在血腥和暴力中,他們都得到了重生。


我們都經歷過反叛的時期,逃離父母希望從同儕間獲得認同感。
我們開始尋找另一個可能性、另一個自己。
然而,在追尋自我的過程中,我們迷失、挫敗,陷入死胡同中。
於是,有人選擇沉溺於網絡世界,扮演著一個新身份,透過假裝來瞞騙自己。

Life is a circle,正正呼應著那個神秘網站 (Haikyo.com)上的圓圈。
而片中不斷重覆地提及著 "Are you connected to yourself?" ,既是回應著導演的前作《自殺俱樂部》,亦連繫著《紀子之食桌》中所談及的自我定位。

人與人之間的疏離關係,現代人的冷漠與空虛,就如同片中的一句對白"Everyone is living in the desert"。
明明是最親密的人,卻又很陌生,就像Tetsuzo一直察覺不到女兒紀子的不快,只沉醉在自己建
構的完美家庭中。這樣的情境不是每天都在上演嗎? 不一定是家人、也可以是朋友、戀人,跟
他們相處時很親密,往後卻怎也回想不起他們臉上的表情,因為我們都太自我,選擇想看到和
聽到,對別人的怒哀樂卻視而不見。
最諷刺的一幕是Tetsuzo花錢租來與自己有真血緣關係的紀子和Yuka扮演朋友的女兒,然而她們
面對親生父親時竟稱呼他為陌生人。殘酷的是,當真實敗給虛構,我們卻只得沉默接受。

「出租家庭」這個概念在戲中演來就很病態 ,這群「出租家庭」的成員都各有自己的家庭和故
事 ,卻甘願放棄血緣關係的牽絆,每天扮演著陌生人指定的角色。他們販賣親情的同時,又從
客人身上換取慰藉和溫暖。
其中有一幕是Ueno54跟一個自稱是其親生母親的女人見面,對於眼前人的內疚與自白,她完全
麻木,反而責備對方出錯,沒有扮演好母親的角色。對於她而言,生活只是一場無休止的角色
扮演,現實中的關係比模擬的更不堪。

很多人談論《自殺俱樂部》和《紀子之食桌》兩者的關聯,在我看來後者是前者的延續篇。只
是,這次探討的主題從「自我疏離」延伸至「家庭崩解」的層面。許多出現在《自殺俱樂部》
的迷團,都一一在片中得到答案。
片子中一再強調自殺俱樂部其實並不存在,只是社會中沒有人願意正視病態的存在,反而執著
於陰謀論。對於Tetsuzo,他認定54個女高中生跳軌自殺是自殺俱樂部所策劃的;然而對於
Haikyo.com的成員,她們的死只是尋常的事件,就如一個社會中總有人得飾演著受害者的角色。

延伸閱讀:
1. 販售親情《紀子,出租中》
2. 紀子,出租中
3. Noriko’s Dinner Table (紀子之食桌) [2005]
4. 《紀子,出租中》-- 家庭的幻滅

0

第六屆香港亞洲電影節 Part 2 - 自殺俱樂部

Posted by 小小小熊貓 on Saturday, October 17, 2009 in


會看《自殺俱樂部》,主要是網絡上談及《紀子之食桌》時,總會提及兩者的關連。

電影的第一幕極為震撼,54個女高中生手拉手臉帶微笑集體跳軌自殺,快速行駛而過的列車無情地輾過她們的身軀,鏡頭下血肉橫飛。
幸好早有心理準備,不然可要大倒胃口。

故事發展下去,自殺數字不斷上升,警探無從入手。然而,現場遺留下的白色保齡球袋內,藏著一卷用針縫起的人皮,似在預告著這個集體自殺現象背後的陰謀。

影片中穿插大量自殺情節:
一群中學生柴娃娃起哄要挑戰54個女中生跳軌;
路邊攤小販服藥、表演中割喉的藝人、家庭主婦入廚時自殘身體;
四個女生談笑後決定一同上吊自殺;
警探一家的悲劇;
一連串看似獨立的自殺事件,卻又緊緊扣在一起。

看到末段,親眼目睹男友自殺的女生無意中發現事件背後的關聯 - 少女偶像團體Desert。
而眾人口中的「自殺俱樂部」,竟是由一群小孩所策劃組成,他們透過網絡和當紅的少女團體向人們傳遞著鼓勵輕生的訊息。

電影的結局沒有交待自殺事件的終結,留下了一個個的疑團。
到底這個集體自殺的現象,真的是少女偶像Dessert的歌曲和海報潛移默化的結果,還是單純的社會病態?
或許,所有人的自殺都是沒有預謀的,只是一連串的巧合。
當人失去了與自己的聯繫,對生活感到疲憊、空虛,只好盲目跟從社會扭曲的價值,最後產生輕生的念頭。所以,片中不斷出現同一個問題 "Are you connected to yourself?"。

同樣是賣弄血腥,我對《自殺俱樂部》感覺比《饑渴有罪》更強烈。
看畢以後,那種不安感一直沒有消散。

延伸閱讀:
1. 電影《自殺循環》觀後感(上)※含圖※
2. 血肉無法模糊的存在價值 - 園子溫《自殺俱樂部》
3. 自我關係的辯證:園子溫《自殺俱樂部》

P.S.: 一連兩天看了《饑渴有罪》和《自殺俱樂部》,心情也郁悶起來,好想吐。

0

第六屆香港亞洲電影節 Part 1 - 饑渴有罪

Posted by 小小小熊貓 on Saturday, October 17, 2009 in


《饑渴有罪》 Thirst
官方網頁

愛情、原罪與救贖間的相互拉扯

吸血鬼題材的電影多不勝數,荷里活拍過的有《驚情四百年》、《Underworld》、《吸血新世紀》等;而此片成功之處是為此題材找到一個新角度,以基督教為背景,描述信仰和慾望間的掙扎。

於角色設定上,影片把兩個矛盾的角色結合在一起,為上帝奉獻一切的神父尚賢自願參加醫療實驗,受到病毒感染奇蹟生還卻變成吸血鬼。成為實驗的生還者,他聲名大嘈,一方面引來大批信眾膜拜,另一方面卻陷於信仰規條與慾望的爭扎中。他要靠飲血維生,卻為信仰所不容。同時,巧遇兒時玩伴惠宇和他太太泰珠令他墮進情慾旋渦中,最終踏上撒旦之路。

影片內用不少片段刻劃了尚賢穿梭在神父與吸血鬼者的心理爭扎及轉變。尚賢由當初對慾望的厭惡而自虐,到後來迷戀上泰珠後,沉溺在兩人的情慾之歡內,甚至讓他願意拋開一直信奉的道理倫理觀念;這當中的複雜情感,把人性的善與惡和對慾望的渴求完全表露無遺。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泰珠變為吸血鬼後病發,尚賢為她召來醫生,原來竟是為了讓她能吸取鮮血。

相比起前作,《饑渴有罪》中有更多血腥、暴力和激烈的性愛場面。
當中最震撼的一幕,是尚賢扼殺泰珠後懊悔,企圖用自己的血救活她,在輸血的同時又忍不住吸她的血,兩人互相吸對方的血,當中的愛恨糾纏,讓我感到很不安。

說來奇怪,我一直不愛看血腥暴力作品,卻又看過朴贊郁的「復仇三部曲」:《原罪犯》、《復仇》、《親切的金子》。

P.S.: 在網站中看到朴贊郁從十年前便開始構思拍攝《饑渴有罪》,當時他早向宋康昊邀約演出,但卻覺得當時的宋康昊太過於年輕,無法傳達神父內心糾結的情感,只好作罷。

延伸閱讀:
1. 饑渴誘罪 Thirst

0

W創作社 - 我不快樂

Posted by 小小小熊貓 on Tuesday, October 13, 2009 in


我不快樂

你討厭現在的生活嗎?
我的工作不太賴,起碼仍可得到讚賞或批評的可能。
我的薪水算不錯,起碼每季還可買下兩件「玲姐」的新衫。
我的感情不算太壞,起碼還未到討厭與對方造愛的階段。
我的朋友不算少,起碼酒醉酒醒時也有傾談對象。

但我不快樂……我就是知道。


梁祖祖繼《攣到爆》後的第二齣獨腳戲,今次不以娛樂掛帥,改為探討一個香港人最有切膚之痛的心理問題: 生活不快樂。
男主角李偉杰跟營營役役的香港人沒兩樣,每天上班下班,收入不過不失。
直到某一天,他從錄像中再認識面目模糊的自己。
他嘗試改變生活方式,但在別人的眼中,他依舊活得不快樂。
最後,他把心一橫「殺掉」過往的身份,改名換姓以一個讓人羡慕的身份開始新生活。

然而,是不是換個身份,就能改變一切?
由李世杰成為加藤鷹次朗,他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新生活。
可是欺騙了所有人,卻騙不過自己,一直困擾著他的夢魘依然如影隨形地跟隨著他。
他依舊活得不快樂。
想捨棄的舊記憶,時刻提醒著他過往的牽絆。多年來,他一直痛恨年輕時拋棄他的父親,一次偶然的相遇,令他轍底的崩潰。最後,他鼓氣勇氣面對自己的過去,原來一直讓他作繭自縛的只是自己的執著。

每個人對快樂的定義也不一樣,然而,生活於這個世代,卻少不免被社會的價值所同化。於是,快樂建基於物質之上,變成可以量度的單位。可是,那是真正的快樂嗎?
沒有人知道答案,因為快樂不是一條通用的公式。正如,人生有無數的可能性,跳出自己設下的框架,才能重新出發。
因為,You're the only one person who can determine the shape of your life.


一直看W創作社的作品,最怕是它們的結局總是草草了事,虎頭蛇尾。
慶幸的是,整個劇本的起承轉合都做到了預期的效果。
然而,奇怪的是,我卻沒有預期中的感動。

看畢後,我反覆地問思索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是題材不能引起共鳴嗎? 對於都市人的空虛寂寞,生活枯燥無味,正是我處於的死胡同中。
是演員不夠感染力嗎? 看著梁祖祖賣力的演出,特別是在謝幕時拉奏小提琴一幕,便讓我深受感動。

或許只是相同的戲碼看得太多,看得出W創作社作出了少新嘗試 - 加入肢體動作演釋。
然而,基於市場的考慮,W創怍社的作品一直以相同的公式編排: 前半部份搞笑,充滿娛樂性; 後半部份以較嚴肅的語調交代劇本的Message。感覺就如同的荷里活電影,計算太多。
同時,就劇情來說,此劇可發揮的空間還很大。
希望在十周年回歸原點的《戀愛總是平靜地意外身亡》能再看到讓我熟悉的W創作社,不過唔知買唔買到飛呢?


劇中梁祖祖拿《超級巨聲》開玩笑,唱了解脫,很貼題:
解脫 是肯承認這是個錯 我不應該還不放手
你有自由走 我有自由好好過

解脫 是懂擦乾淚看以後 找個新方向往前走
這世界遼闊 我總會實現一個夢

Copyright © 2009 小熊貓遊樂園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by Laptop Geek. | Bloggerized by FalconHive.